欢迎光临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

研究会动态

关于茶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7/03/08    浏览次数:5357     
关于茶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郑毅
 
  导语: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科技为动力、以人本为目标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社会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佳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和协调推进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长期反思的结果,是人类走出国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也是当今人类可供选择的唯一途径。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深厚底蕴,持久动力的地位日益彰显,文化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谁能把握这一趋势,充分释放文化的价值潜能,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文化是无形的,但是能催化、改造及创新社会潮流,引领社会活动,而经济的发达是源自社会活动;因此,茶文化是创造茶产业经济的根基,也是推动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茶文化不仅可以推动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大有可为!
因为,茶文化经过5千多年被人类不断的认知,其功能与用途不断的被发掘和利用,已经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商业、文化价值,有着非常广阔的、灿烂的前景。
 
  一、茶叶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发展可持续:茶叶是一项传统产业,茶叶经济可持续表现为:资源可持续,市场可持续和利用方式、形式可持续。
资源:茶是一种资源再生型作物,可反复再生,繁殖不限,只要有土地和适当气候或人工气候条件,茶叶经济就可延续下去。
市场:只要人口持续增长,市场需求会持续扩大。西汉初年(2000年前),茶作为商品上市,那时全球人口仅2.3亿。陆羽时代的唐代(1200年前),全球人口5亿,茶叶产6万吨,人均0.12kg;清代(200年前),人口10亿,茶叶估计11—12万吨(出口8万吨),人均0.12kg;100年前,人口20亿,茶叶19万吨(出口13.4万吨),人均0.095kg,加上日本、印度的产量,人均可能在0.12kg;现在人口60亿,茶叶300万吨,人均0.5kg;预计2050年,人口90亿;若保持现在的消费水平,市场容量为450万吨,每年需递增茶叶3万吨。
如果把茶叶生态功能的知识进行普及,扩大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增加其渗透力、覆盖面;那么,人均需求量可能会达到更高水平。
市场需求不仅可持续,且有可能再扩大。
茶叶利用方式、形式在增长,产业链在延伸。
最先,茶为饮为食,利用方式为饮用,少有药用。时今的上市茶类,以发酵程度分有六大类,加上再加工等等,有十大类。利用方式则发展了商业、茶膳、茶点食品、文化装饰、化妆品、食品工业抗氧化剂和制药等。
茶叶从药用变为饮用,又从单纯的解渴、保健,提升为重视礼仪的茶艺、茶道;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兼具生活性、艺术性及文化性的瑰宝。
因此,茶叶产业链的延长、分支和加密,可持续发展空间更大。
  2、社会发展可持续:茶对社会的影响起源于茶的美好自然特性和物质功能,渗透到各种文化领域,升华到精神世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是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改善人体的健康,有利于人的生存。
 
而具有健康体魄的人的延续,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当社会普遍追求健康时,一方面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稀缺品。
而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健康特性,其绿色、健康、有机的特征正好可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如是,健康社会必然要催生庞大的健康产业;而怎样与健康产业相结合,则是茶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
茶的物质经文而化之产生的茶文化,把人们饮茶的生理需求,提升到艺术享受,进而上升到精神世界,衍生出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提高了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扩大了享受的方式和空间。
茶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借喻、引伸,茶的人化、人的茶化,相互转化,赋予人以美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道德观、价值观,这些观点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引导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和平稳定。
所以,茶无论是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乏的。所以,茶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是一致的。
  3、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茶的资源可持续已如前述,随着生产力不断地进步和资源利用的不断合理化,许多不宜土地还可以改造,气候不适宜,也可实行人工气候;而且,土地、气候的资源潜力也是十分巨大。
在环境方面,种茶可以改善环境,在光山秃岭种上茶叶,可保持水土,改善气候;过去的混农林古生态茶园,收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而今天的生态茶园则是按森林生态系统格局创造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对土地、大气、水域,有利无害,对局部小气候、区域气候,也是具有改善、调控的作用;有提高相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作用,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持和再生产,更有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茶产业的可持续经济力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对山区广大茶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将是长期的主要或重要的经济门路,对茶区社会的进步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说,茶文化经过5千多年被人类不断的认知,其功能与用途不断的被发掘和利用,已经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商业、文化价值,有着非常广阔的、灿烂的前景。
  二:茶文化是先进文化
茶文化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与当代人类社会生态大课题是切贴的,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与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完全吻合的,这些足可证明它是符合人类社会生态文化的优秀文化,是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好文化,是美好生活所需的先进文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自然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山、水、河、海,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被人化,有一定文化蕴涵。但是,没有那一样像茶被人文化的程度如此之高、之深,它从人的生理需求、健康欲望上升到艺术层面,进而跃迁到精神世界,演绎而成道。
茶道,就是茶文化的极致。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的俱全之物,它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而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又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而先进的茶文化对现代生活也是无与为伦。
茶,从远古的前农业(采集)时期,被人类发现认识,与人类结缘,相伴同行,到今天可能已经万年,还要相伴到永远。
茶的优秀品格源于美好的物质基础,它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步;它显示了天地人之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引导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诚相处;它对经济、社会、环境只作贡献,不发生任何负面影响,它的功能,作用可以定性,也可定量;它为世界上任何民族所接受、亲近;所有不同信仰的人都视它为至宝。
  1、继承了优良传统的地位: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辩证法、唯物论等哲学,营养学、生化学、医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和民族学、人类学、经济学、美学、文化学等多门类的学科,它经得起社会科学的检验,也经得起历史与社会实践的检验。
以人类的历史作证,茶文化和中华文化一样,是永远先进的文化。
就知识而言,茶文化是格物致和;就哲学而言,茶文化是天人合一;就做人而言,茶文化是廉洁奉公;就心态而言,茶文化是去浮消躁;就政治而言,茶文化是崇德贵民;就伦理而言,茶文化是礼敬诚信;就人文而言,茶文化是琴棋书画;就社会而言,茶文化是远神近人。
对茶文化的这种和谐融洽精神,专家学者是各有阐述;对茶文化的这种和谐融洽、修身养性的手段,人们是予以认同和传播。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内涵,适应着社会激烈竞争的人文关怀和需要;同时,也是茶文化产业必将受到更多人的表眯和喜爱的契机。
  2、实现广而告之的地位:茶叶经济活动不仅在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为,更在于人们心灵的满足而遂行茶叶买卖的活动。因此,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茶艺文化的活动往往抱有更高的兴趣,从唐、宋以来的茶歌、茶舞、茶诗、茶文等文化活动,都吸引了人们对茶的好感和遐想,这无非是茶文化广而告之地引导人们接近茶、喜爱茶的最好弘扬和宣传。
茶文化活动的特点是公益性,持续性,非营利性的,非营利的公益事业,不是靠利润动机的驱使,而是靠使命感的凝聚力和引导。
茶文化活动的着眼点是弘扬茶文化,经由文化所带动的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所以,各地举办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茶博览会、评比会”等活动,都是在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也是在为茶叶经济活动广而告之!这些茶文化活动都是可用的形式,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两个作用:即发挥了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或茶经济“搭台”,茶文化“唱戏”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而茶文化活动也在社会经济各方面起到了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如果茶叶经济活动没有茶文化参与,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的,也不容易把茶叶经济活动做大,更不容易做出效益。
茶文化事业的繁荣,可以为茶叶经济拓展空间;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客观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茶文化是为茶叶经济作先锋,茶叶经济为茶文化提供经济基础,两者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
  3、诠释茶叶价值的地位:中国茶叶经济要在21世纪寻求可持续发展,与茶文化事业的深入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茶文化事业的繁荣,又可以为茶叶经济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减少,而更多的钱开始向文化消费方向转移,人们从衣食住行到求知、审美、娱乐等,无不体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
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使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所以,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在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诠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
茶文化借着赋予茶叶优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比赛,授予各种荣誉头衔、称号等。以茶文化来诠释茶叶,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值就从原有物质性的价值上,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益立刻就反映出来。
 
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参与将是跛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所以,茶叶最后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诠释出来。
  4、代表先进文化的地位: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
首先,茶文化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无论有形、无形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生活的发展,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了。时至今日,技术密集已经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法宝;而是需要靠知识密集来赢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渐应用在茶叶生产上,这是很实际的项目。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茶业的生产力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再则,茶一直是广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
  三:如何发展茶文化
茶是中华民族发现、利用、驯化栽培的作物,茶文化是由中国的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和骄傲,中华民族是世界茶文化的旗手。发展茶文化,就是发展民族茶文化。世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永恒的,民族的最好,就是世界的最好。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人类全部阶级社会,也经历了不同的生产力和认识阶段,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不免夹杂一些阶级社会的遗迹和一些缺乏科学的形式和内容,必须采用否定之否定的方法,科学进行扬弃,使之饱含科学内容与科学精神。所以,茶文化一定要符合现代科学,对相关理论、方法、实践,都要有科学定性定量的支持,绝不能夹杂商业欺诈。
茶叶是人民大众的传统生活资料,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叶消费是大众的消费,茶文化是大众参与的文化。大众具有多层文化结构,消费需求不一,第一是要考虑大多数,优先发展通俗茶文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风雅茶文化,以引导茶文化向高层次发展,以满足小康人群日益增大,对文化层次日益提升的社会需求。
  1、发展茶文化要与时俱进:发展茶文化,必须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茶文化从远古史前神农时期开端,由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代“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与不断进步的时世同步奋进,在唐代形成了茶叶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独立的系统文化,开始传向了日本、西域,一千年后传向欧美。
今天,我们的茶文化由于“亢龙不悔,与时偕极”不断奋进,达到了“乃见天则”的新境界。事物的发展是永无穹尽的,今天我们研究、传播茶文化,必须采取“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创新,创造新的辉煌。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我们尊重传统,是继承传统的优秀部分,不要返祖复古。那些远离今天时世的东西,蒙昧过时的东西,不论是思想、形式、方法,都无益于今天文化新天地拓展,都应用新时代的东西去替换。
时世变了,人变了,生活变了,应与时俱进。只有这样,茶文化才贴近现代生活,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发扬光大。这仅仅是形式和方法,而理论可以改变世界,所谓与时俱进,首先必须是思维和理论的创新,只有思维理论实现了创新,才有真正的全面的与时俱进。
 
  2、发展茶文化要实事求是:茶文化是我国茶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变迁,茶文化也应该创新和发展。但这种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科学地创新和发展,而不是主观地、臆造地、虚伪地创新和发展。
因此,在弘扬和宣传茶文化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茶文化的核心价值,防止扭曲和玷污茶文化,让纯洁的、优秀的茶文化世世代代在人们心中飘扬。对茶来说,提高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就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就是宣场茶科学,扩大茶文化圈,拉动消费,促进文化共享,就是推动茶叶生产力和茶产业发展,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最具体的体现。
茶叶是一种农副产品,是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而种种不理性的炒作,实践证明不能持久,泡沫很快破碎,给优秀的中华茶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信誉和产品形象。
茶文化宣传中,不科学、不理性的解读无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同茶类、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甚至不同产地,各有的不同特点都会如实地展现出来;茶的防病治病保健功效也是人们长期饮用的体验和科学试验的总结。
目前,在茶文化宣传上缺乏的仍然是对茶的以上知识和茶的鉴别、茶的保健机理的宣传普及。我们只要根据当前科学发展的水平,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宣传,人们就很容易接受;故弄玄虚将茶的品质、茶的功效神秘化、虚无化、夸大化,无益于茶文化的提升,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讲科学、讲真话、实事求是是茶业界的传统美德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茶文化才能保持发扬光大,保障中国茶文化的永续发展。
  3、发展茶文化要坚持生态:茶文化是天然生态文化,在发展茶文化产业时,要牢牢把握生态,坚持生态,不能使其受到污染。坚持生态,首先要在哲学上创新,创立生态哲学的时代已到来,我们要在古代先哲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社会、自然同一共生的现代哲学。让生态哲学来指导我们的思维与行为。
在茶叶物质生产、科研、教育、经营、消费过程中,在茶文化建设、文化实践、文化消费中,坚持生态理论,生态方法,生态措施。茶园建设生态化,工厂加工生态化,茶叶产品无公害、绿色化。茶文化传播,茶文化制品,茶文化共享在理念上、形式上、内容上都要坚持生态的原则,以生态作标准,都以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安全(含人体健康)为最高标准,以人和自然共生同行为标准,以强化茶文化的生态特性,保持其纯洁性,以加强它的永恒性。
茶文化发展,重在建设。茶文化在中国已发展了几千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当今世界文化突飞猛进的形势相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相比还很不相称。要“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把茶文化建设搞起来,这是当务之急。
  4、发展茶文化,要走产业化之路:茶产业一般是指物质生产交换。但由于茶的物质生产中的茶树茶园、茶制品有其特殊的自然特性,产品造型、色、香、味、功能,都富有文化内含,表现强烈的文化属性。所谓茶文化产业是指“从事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本关服务的产业。”基本内容是:茶叶、茶具、茶艺馆经营、茶艺师培训、茶文化产品广告传媒和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艺术节等等。
中国茶文化产业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的开发产业,其潜力之巨大,足以令国内外茶业界虎视眈眈。而事实上,已有不少其他企业以不同姿态开始进入茶文化产业界参与业内竞争。所以,茶文化应该跳出狭义文化的圈子,把物质范畴也包括进去,按广义文化内含把茶文化办成一个大产业,既有丰富的物质作基础,又有深刻广泛的精神内容,使之更加博大精深,特别是狭义茶文化的发展,更要采取产业化经营,即政府引导,公助私营,商业运作,社会共享。
关于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关系,应该是“茶文化是茶产业开发的翅膀,茶产业是茶文化的依托和载体。”没有茶产业这个载体,茶文化就失去了依托,而茶产业的发展离开了茶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腾飞的翅膀。由于茶文化是在世界通行无阻的文化,茶的功能特性与可持续发展高度一致,决定了茶文化产业的永恒性,它是与人类同行的永恒产业。
 
  所以,茶文化事业的繁荣,可以为茶叶经济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稳步而快速向前发展,民众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消费水平的纵深发展,必将带动茶文化产业和服务等领域的精神消费的提高。
  结语:当前,从文化着眼开发市场已成各国成功企业的共识。以文化意识来谋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检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尺。现代社会、文化成为人类最普遍的消费对象。因此,文化能够为经济带来效益;有时、甚至是先声夺人出奇制胜。
所以,茶文化应该紧跟时代,适应和推动时代的发展,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弘扬与发展、普及与提高、雅与俗等关系;茶文化要与经济发展、与高科技推广、与现代生活、与社会心理、与世界优长文化等紧密结合;融合渗透,赋予茶文化更多、更新、更深的人文内涵和绚丽多姿的表现形式;使其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世纪、新时代的新茶文化并推动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徽州茶文化研究中心  副主任
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    副会长
  徽州松萝茶文化研究会  秘书长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新安北路26101002室(245000
0559——3380022   15305593022     hsdxzy@sohu.com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